By wenling 2016 年 7 月 10 日 讀書手札 如果,愛能不寂寞(一):愛之初的玻璃心 點閱: 240 對我來說,這本書蠻特別的,引用並回應了很多電影佳句,用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愛的層面進行探討,也帶入了許多諮商故事。 你會邊看邊點頭說,「是啊!原來我正在經歷/經歷過這樣的心路歷程。」 然後隨著篇幅的閱讀,會漸漸撥雲見日,發現自己的心已經澄澈平靜了許多,有一部份的傷口就這麼癒合了吧。 這也是我想寫書摘的原因,把電影記錄下來,有機會好去一一欣賞。 延伸閱讀: 療傷片單,以及故事 都市的愛情 篇章一講的是:擁有,原來不只是幸福 因缺乏而渴望的愛,留不住 >你會愛上什麼人,一路以來都有跡可循 <我的藍莓夜> 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,你會發現,原本費盡心思想要忘記的事情,真的就那麼忘記了。」 回應:「真正的忘記,是某天你又想起它時,居然發現自己已經不再痛了。」 <曾經,愛是唯一> 「別忘了那些你曾經擁有的;珍惜那些你不能得到的;不要放棄那些屬於你的;並將那些已經失去的,當做回憶。」 回應:「別忘了那些你曾經擁有的,因為那可以提醒我們生命有多美好;珍惜那些你不能得到的,因為那讓我們看見自己的缺乏;不要放棄那些屬於你的,因為那四物我們渴望就是一種生命力;並將那些已經失去的,當做回憶。因為總有一天,我們會明白,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你,都有意義。」 尋愛邏輯一:找回我曾失去的 當我找到那個擁有我心裡「碎片」的人,就感到自己墜入愛河。因為透過他,我們想像著能把不完整而自卑的自己,拼湊回來。 尋愛邏輯二:找到我所認同的 「正向認同」&「反向認同」 用「為我而活」折磨、耗盡最愛 >認識住在心裡的「嬰兒陛下」 我們都有自戀、渴望受到關注的心理狀態。 <胭脂扣> 「真實的東西是最不好看的。」 回應:「真實的東西,也許不好看,卻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偏執。學著寵愛自己,也學著讓人走進內心。」 從戀人的倒影中,看見自己 >由五感幻化的愛,錯判戀人的實相 <志明與春嬌> 「人這一輩子那麼長,誰沒愛上過幾個人渣。」 回應:「人這一輩子那麼長,誰沒當過幾次人渣呢?但你不能不去反省,自己為何走上這條路。」 錯愛幻影一:遺棄感 害怕「別人會丟下自己。」 solution:「學習信賴」。當你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好時,你才能找到一個真心想和你攜手前行的人。 錯愛幻影二:剝奪感 覺得自己「被別人忽視,我想要的都得不到。」 solution:容許自己向別人承認,你覺得自己不被重視而感到不滿。 錯愛幻影三:服從感 覺得自己「老是要聽別人的。」 solution:好好傾聽壓抑在你心底的聲音,那個訴說「我.想.要」的聲音,並且勇敢表達,讓你所愛的那個人知道。 錯愛幻影四:不信任感 「疑神疑鬼」是「不信任感」所創造出來的行為。 solution:請找個能聽你說這些「因不確信而衍生的不滿」的人吧!好好地向對方傾訴自己的疑慮,然後也許你會發現,很多時候,你的暴怒真的是因為想太多了! 錯愛幻影五:不值得被愛 「我不值得」是我們對自己最大的攻擊,也是「感受不到被愛」的最大核心原因。 solution:你必須打從心底相信,你的價值從來不需要倚靠外在而生,它一直都在那裡。 延伸閱讀: 等待的悲劇愛情 “>情人節之<給(未來的)他> 如何在7週遇見對的人?(2016更新) 愛讓人勾魂,也讓人失魂 >當你想占有時,壞感受就會傾巢而出 「傾慕」-你光看著他就很滿足。「嫉妒」-讓人想要擁有、侵占那個被你所嫉妒的對象。愛情是這樣的反覆循環。 <雲端情人> 「墜入愛河有多麼瘋狂,就像是一種被社會認可的精神錯亂。」 回應:「這種反覆無常的精神錯亂是在告訴我們:在所知的自己之外,原來還有一個未知的自己。」 為了讓愛順利航向彼岸,得先覺察三種不同的壞感受。 妒羨:對「某人身上有我所想要的美好」產生的憤怒感,這感受只存在於我和這個人之間,與他人無關。 妒羨是一種從內而發的缺乏,你並不是無法相信別人,而是無法相信自己。你無法從別人的眼神裡,看到自己也有被人所「妒羨」的地方,所以你的目光總是緊緊跟著別人,沒辦法回到自己。 妒忌:一種「本來是我的,但被他人搶走了」的感覺,大多存於三人以上的關係。 莎士比亞說:「妒忌是憑空而來的,自生自長的怪物。」 我們常常和一個自己模擬出來的「假想敵」對戰,動不動就暴躁地捍衛自己的權利,或者想方設法要把這個「怪物」給捉出來。 貪婪:不論別人怎麼付出,我覺得「永遠不夠」的強烈渴求。 在妒羨和妒忌交織下,我們失去了愛與感恩的能力,成為難搞的人。在「貪婪」的狀態裡看不見別人對我們的好,或者在別人的善意當中,都能挑出許多「不真心」的毛病。 破壞欲,讓你錯過了幸福 >是「命運造化」,還是你本就信仰不幸? 「強迫性重複」:「心理習慣」的軌跡,當人們經歷痛苦或快樂的情感後,會不自覺地製造同樣的情境,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。 愛與信任,是解決強迫性壞習慣的王道。你所需要做的,只是認真去感受圍繞在你身邊的那些愛。 <龍貓> 「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,因為它無法更壞。」 回應:「想讓生活好轉,前提是,你不能總習慣過壞的生活才行。」 當愛落入罪咎與修復的輪迴 >從「遠端記憶」到「此時此地」 「時間」在人的心理記憶裡,是一種破碎、來回、反覆、又曲折的存在。所以我們每回遇上了新的感情,便不自覺重溫早年愛著誰的片段。 <阿甘正傳> 「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會愈來愈寬容,什麼都可以接受。反之,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,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,又知道什麼是不重要。而後,做一個單純的人。」 回應:「愛情的成熟在於-唯有將感情釋放出來,才有機會剔除早年背負的雜質。然後有一天,你發現自己終於能簡單愛。」 在愛中掉入「遠端時間」的三大特徵 「生理反應」 「罪咎感」 「修復欲」 找出那些遙控你人生的記憶吧!然後不再畏懼不再重蹈覆轍! 當愛上了癮,心也開始失控 >陷入「愛成癮」的四種心態 在愛情裡的心情,其實和「燥鬱症」差不多。具有強烈高低起伏,前一刻才風平浪靜,下一刻卻可能驚濤駭浪。這一切還不能掌握在你手裡。 還好這種大起大落的心態,大多只發生在愛情的初期,不太可能永無止盡地延續下去。但這種容易「失控」的感覺,即使只有短短時間(每個人的延續長度不一樣),都夠磨人的了。於是在愛情裡,最常的應對方式就是「掌控」。當我能掌控你的胃(下廚)、掌控你的人(擁抱)、掌控你的一舉一動(查手機),那麼我心裡因你而出現的「失控感」,就會好一些了吧? 這便是「愛之癮」的起源,因為愛情讓我們感到無比充實,便想要時時刻刻擁有。 所有的「愛之癮」背後,都有「愛之隱」;當我們想要掌控什麼,通常是因為我們希望自己能掌控些什麼,卻又覺得自己掌控不了什麼。 當光明正大的行為,滿足不了掌控之實時,我們便渴求在黑暗中做些什麼,來滿足「愛之癮」背後的掌控感。 <派特的幸福劇本> 「唯一能和我的瘋狂相抗衡的,是妳的瘋狂。」 回應:「想讓戀情修成正果,也許是找到一種,讓瘋狂的愛歸於平淡的方式。」 日本心理學家伊東明提出的「共依存症候群」,為愛瘋狂者背後的四種隱形心態 「支配欲」形成的「獨裁」之癮:如果你愛我,你就要聽我的。 利用對方「罪惡感」形成的「榨取」之癮:如果你愛我,你就要為我付出。 「強迫欲」形成的「自戀」之癮:如果你愛我,就要相信我的想法一定是對的。 「分手欲」形成的逃避癮:如果你愛我,就不要靠近我。 要走出這種為愛瘋狂的狀態,首先要問自己的是:我能否辨識自己的「癮」是什麼?那裡頭不僅有你的慾望、你的堅持,也有你的害怕。 然後再問問自己:你真的要一直這樣下去嗎? 漂浮自我,讓你在愛中載浮載沉 >越是對你保持距離的,你越渴望 「漂浮自我的現象」:由於心裡頭的脆弱讓我們動蕩不安。我們之所以懼怕愛情,是因為害怕這樣漂浮不定的自己,一不小心就會被外來的「侵害物」給吞沒。 當你從小對人缺乏信任時,便會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。困難的是,我們很難懼怕一個人,又同時愛著他。所以當你恐懼的是「親密關係」時,也代表你同時懼怕著你可能愛上的人,於是你便很難真正愛著他。 除非,你願意去克服這種恐懼。 「心理保護機制」:你的心裡會預設那些可能讓你受傷的事物,並且默默想方設法地避開它,以免你受到傷害。 而安全和遺憾,哪個重要呢? <西雅圖夜未眠> 「我喜歡並習慣了對變化的東西保持距離,這樣才知道什麼是不會被時間拋棄的最佳準則。比如愛一個人,充滿變數,於是我後退一步靜靜地看著,直到看見真誠的感情。」 回應:「『保持距離』是我們面對『變數』時的最直接反映,只是,誰知道『變數』裡頭,會不會有未知的美好呢?」 延伸閱讀: 虐心情歌共賞(英語歌曲) 虐心情歌共賞(華語歌手篇) 如果,愛能不寂寞(二):愛別離 如果,愛能不寂寞(三):不甘心的殘念 如果,愛能不寂寞(四):心失事後的甦醒_全篇完 分享此文:TwitterFacebook請按讚:喜歡 正在載入... 相關 如果愛能不寂寞許皓宜 Previous post 幫朋友來個型男大改造 Next post 數位行銷人的學習資源大公開!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You Might Also Like 關於勇氣,我想說的是 2017 年 9 月 26 日 為什麼「實作」一本書就能遇到對的人? 2020 年 8 月 31 日 等待的悲劇愛情 2016 年 5 月 16 日